來源:光明日報 2012年6月13日 16版
標題:回憶老校長廖世承
作者:張民選
發(fā)中國教育改革之先聲
改革學制 上世紀20年代初,中國教育改革呈現(xiàn)出一種非?;钴S的態(tài)勢,學制改革是其中的一個熱點。當時有“四二制”、“三三制”的爭論?!八亩啤钡拇砣宋锸钱敃r教育界領袖蔡元培先生,而“三三制”的代表人物卻是當時初出茅廬的廖世承先生。廖世承堅持在東大附中親自實驗“適合個性的,順應時代潮流的”“三三制”。東大附中的學制實驗,對“三三制”的確立、最終結(jié)束當時中國學制混亂的局面,起到了重要影響。
改革課程 教育改革要落到實處,有賴于課程改革。廖世承汲取了當時世界各國經(jīng)驗,對中學課程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設想。首先,確定了中學課程改革的三條指導思想:鑒別個性;加強教育效率;減少中途輟學人數(shù)。其次,采用分科選科制。他的目的就在于“變更完全預備升學的目的,使學生有一部分自由選擇的機會”。最后,破除學年制,采用能力分組方法,凡升班均以學科為單位。這些改革克服了傳統(tǒng)班級授課制和學年制的一些弊端。
改革教法 廖世承分析了當時的教學弊端,“現(xiàn)在的教師,病在教學科,不教學生;教整個的班級,不教張某李某單獨的個人;教數(shù)目,不教千變?nèi)f化的活人?!庇诖耍岢隽俗约簩τ诮虒W改革的獨到思考——“教的目的,在使學生學。要學生學,必須鼓勵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處于學習的情景之下。”他認為教育就是“改進”的意思,學習就是“變更一己的經(jīng)驗”,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自動,多體驗。
發(fā)展學生 廖世承認為,學生自治可以發(fā)展學生的社會性及公眾責任心,使學生實地練習做公民,使學生明了人際關系,養(yǎng)成自尊心,造就獨立精神,替代消極的管制。他在執(zhí)掌東大附中時,總結(jié)模范學生的培養(yǎng)經(jīng)驗,編寫了《東大附中學生的十大信條》,所謂十大信條,即尊重、信實、忠誠、互助、友愛、謙恭、快樂、節(jié)儉、勇敢和清潔?!笆笮艞l”既是對學生自治的具體要求,又是檢查操行的主要依據(jù),對學生行為習慣培養(yǎng)具有良好的指引作用。
重視實驗,主張教師專業(yè)化
廖世承積極進行教育實驗,“凡教育上之新學說和新設施,皆采擇而實驗之”,除了“三三制”,還對道爾頓制、分科選科制、混合課程、學生自治、考試和科學計分法等進行了科學實驗,他是中國現(xiàn)代教育史上教育實驗的重要開拓者。
1925年,他與陳鶴琴合著的《測驗概要》出版,它奠定了中國教育測驗的基礎。他不僅探索智力測驗,還積極探索非智力測驗。他編制的教育測驗,不僅測驗文化智力, 還測驗道德和時事。美國測驗學權(quán)威麥考爾評價廖世承等人的各種測驗時說,“至少都與美國的水平相等,有許多竟比美國為優(yōu)。”
廖世承極其重視師范教育,“教育方面最重要的,當然是師范教育”,他認為師范學院附設于大學“利少弊多”,主張獨立設置師范學院并提出了師范學院的六大使命:(1)樹立共同教育信念。(2)培養(yǎng)同情與純愛。(3)針對專門學科進行訓練。(4)針對教育專業(yè)訓練教學方法與服務精神。(5)倡導教育實驗。(6)輔導工作。由此,他重視教師在學校發(fā)展中的作用,“教員實為學校之命脈”。
他可能是最早明確提出教師專業(yè)化思想的現(xiàn)代中國教育家,“教師是非常專門的職業(yè),不單是要知識好、方法好,而且要有專業(yè)道德——有責任心、忍耐心、仁愛心、真誠、坦白、樂觀、謙虛、公正諸美德?!?br />
他可能也是最早提出校長專業(yè)化主張的現(xiàn)代教育家,“我們承認中學校長的職務,是一種專門職業(yè),要做專門職業(yè)人員,須有專門職業(yè)的學識,專門職業(yè)的經(jīng)驗。”他認為校長至少符合三條標準:(1)熟悉教育原理;(2)具備實驗精神;(3)有恒心毅力。 “中學校長最重要的責任是領袖事業(yè)。他的成績,不在他本身所做的事,在督促別人做的事?!?br />
經(jīng)受歷史考驗的當代價值
廖世承從國情出發(fā)繼承傳統(tǒng)教育的精華,批判地吸收西方的教育成果,其教育思想經(jīng)受了歷史推敲,具有當代價值。
立足實踐需求,追求理論創(chuàng)新 廖世承在教育研究中注重理論研究,但又不拘泥于理論研究:“我以為原理與具體的設施方法,應該并重”,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實踐創(chuàng)新和理論創(chuàng)新。他在中國現(xiàn)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在于他如蔡元培和陶行知等人那樣構(gòu)建了一個宏觀的教育理論體系,而在于他立足于教育實踐,在一個個具體的實踐需求迫切的教育課題中提出了自己的獨到主張,最終達到了理論創(chuàng)新的效果。
堅持科學方法,倡導實驗精神 廖世承是中國現(xiàn)代教育史上最具實驗精神的教育家。他不像其他一些教育家,專事“拉洋車”,從外國運輸教育思想,他是從自己的實踐探索中生成教育思想。他注重科學調(diào)查和實驗研究,在教育測量、科學計分法和考試改革、學制改革實驗、中學教育和教師教育等領域均開展實驗研究,取得了開創(chuàng)性的成果。他的教育改革活動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先實驗后推廣,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融匯中西,揚長避短 融匯中西、揚長避短,這是廖世承教育研究對當代教育的重要啟示。他是一位既具有“國際視野”又重視“本土行動”的教育家。他在東大附中、光華大學附中和國立師范學院任校長時,就嘗試進行一系列的改革與實驗,這些改革汲取了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精華,參照了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經(jīng)驗,不會產(chǎn)生水土不服的現(xiàn)象,這也是廖世承教育思想獨具高屋建瓴的視角與敏銳眼光的原因所在。
鏈接地址: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2-06/13/nw.D110000gmrb_20120613_2-16.htm
標題:回憶老校長廖世承
作者:張民選
廖世承(1892-1970年),字茂如,江蘇嘉定(今上海嘉定)人,著名教育改革家和心理學家,上海師范大學第一任校長。
廖世承是中國現(xiàn)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改革家和心理學家,是上海師范大學的第一任校長。從1919年留學回國到1970年逝世,他唯一的事業(yè)就是辦教育,他從事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改革整整半個世紀,在很多教育領域均有杰出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豐富而獨特的教育思想。發(fā)中國教育改革之先聲
改革學制 上世紀20年代初,中國教育改革呈現(xiàn)出一種非?;钴S的態(tài)勢,學制改革是其中的一個熱點。當時有“四二制”、“三三制”的爭論?!八亩啤钡拇砣宋锸钱敃r教育界領袖蔡元培先生,而“三三制”的代表人物卻是當時初出茅廬的廖世承先生。廖世承堅持在東大附中親自實驗“適合個性的,順應時代潮流的”“三三制”。東大附中的學制實驗,對“三三制”的確立、最終結(jié)束當時中國學制混亂的局面,起到了重要影響。
改革課程 教育改革要落到實處,有賴于課程改革。廖世承汲取了當時世界各國經(jīng)驗,對中學課程改革提出了自己的設想。首先,確定了中學課程改革的三條指導思想:鑒別個性;加強教育效率;減少中途輟學人數(shù)。其次,采用分科選科制。他的目的就在于“變更完全預備升學的目的,使學生有一部分自由選擇的機會”。最后,破除學年制,采用能力分組方法,凡升班均以學科為單位。這些改革克服了傳統(tǒng)班級授課制和學年制的一些弊端。
改革教法 廖世承分析了當時的教學弊端,“現(xiàn)在的教師,病在教學科,不教學生;教整個的班級,不教張某李某單獨的個人;教數(shù)目,不教千變?nèi)f化的活人?!庇诖耍岢隽俗约簩τ诮虒W改革的獨到思考——“教的目的,在使學生學。要學生學,必須鼓勵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處于學習的情景之下。”他認為教育就是“改進”的意思,學習就是“變更一己的經(jīng)驗”,教師要鼓勵學生多自動,多體驗。
發(fā)展學生 廖世承認為,學生自治可以發(fā)展學生的社會性及公眾責任心,使學生實地練習做公民,使學生明了人際關系,養(yǎng)成自尊心,造就獨立精神,替代消極的管制。他在執(zhí)掌東大附中時,總結(jié)模范學生的培養(yǎng)經(jīng)驗,編寫了《東大附中學生的十大信條》,所謂十大信條,即尊重、信實、忠誠、互助、友愛、謙恭、快樂、節(jié)儉、勇敢和清潔?!笆笮艞l”既是對學生自治的具體要求,又是檢查操行的主要依據(jù),對學生行為習慣培養(yǎng)具有良好的指引作用。
重視實驗,主張教師專業(yè)化
廖世承積極進行教育實驗,“凡教育上之新學說和新設施,皆采擇而實驗之”,除了“三三制”,還對道爾頓制、分科選科制、混合課程、學生自治、考試和科學計分法等進行了科學實驗,他是中國現(xiàn)代教育史上教育實驗的重要開拓者。
1925年,他與陳鶴琴合著的《測驗概要》出版,它奠定了中國教育測驗的基礎。他不僅探索智力測驗,還積極探索非智力測驗。他編制的教育測驗,不僅測驗文化智力, 還測驗道德和時事。美國測驗學權(quán)威麥考爾評價廖世承等人的各種測驗時說,“至少都與美國的水平相等,有許多竟比美國為優(yōu)。”
廖世承極其重視師范教育,“教育方面最重要的,當然是師范教育”,他認為師范學院附設于大學“利少弊多”,主張獨立設置師范學院并提出了師范學院的六大使命:(1)樹立共同教育信念。(2)培養(yǎng)同情與純愛。(3)針對專門學科進行訓練。(4)針對教育專業(yè)訓練教學方法與服務精神。(5)倡導教育實驗。(6)輔導工作。由此,他重視教師在學校發(fā)展中的作用,“教員實為學校之命脈”。
他可能是最早明確提出教師專業(yè)化思想的現(xiàn)代中國教育家,“教師是非常專門的職業(yè),不單是要知識好、方法好,而且要有專業(yè)道德——有責任心、忍耐心、仁愛心、真誠、坦白、樂觀、謙虛、公正諸美德?!?br />
他可能也是最早提出校長專業(yè)化主張的現(xiàn)代教育家,“我們承認中學校長的職務,是一種專門職業(yè),要做專門職業(yè)人員,須有專門職業(yè)的學識,專門職業(yè)的經(jīng)驗。”他認為校長至少符合三條標準:(1)熟悉教育原理;(2)具備實驗精神;(3)有恒心毅力。 “中學校長最重要的責任是領袖事業(yè)。他的成績,不在他本身所做的事,在督促別人做的事?!?br />
經(jīng)受歷史考驗的當代價值
廖世承從國情出發(fā)繼承傳統(tǒng)教育的精華,批判地吸收西方的教育成果,其教育思想經(jīng)受了歷史推敲,具有當代價值。
立足實踐需求,追求理論創(chuàng)新 廖世承在教育研究中注重理論研究,但又不拘泥于理論研究:“我以為原理與具體的設施方法,應該并重”,他認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實踐創(chuàng)新和理論創(chuàng)新。他在中國現(xiàn)代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不在于他如蔡元培和陶行知等人那樣構(gòu)建了一個宏觀的教育理論體系,而在于他立足于教育實踐,在一個個具體的實踐需求迫切的教育課題中提出了自己的獨到主張,最終達到了理論創(chuàng)新的效果。
堅持科學方法,倡導實驗精神 廖世承是中國現(xiàn)代教育史上最具實驗精神的教育家。他不像其他一些教育家,專事“拉洋車”,從外國運輸教育思想,他是從自己的實踐探索中生成教育思想。他注重科學調(diào)查和實驗研究,在教育測量、科學計分法和考試改革、學制改革實驗、中學教育和教師教育等領域均開展實驗研究,取得了開創(chuàng)性的成果。他的教育改革活動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先實驗后推廣,因而具有強大的生命力。
融匯中西,揚長避短 融匯中西、揚長避短,這是廖世承教育研究對當代教育的重要啟示。他是一位既具有“國際視野”又重視“本土行動”的教育家。他在東大附中、光華大學附中和國立師范學院任校長時,就嘗試進行一系列的改革與實驗,這些改革汲取了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精華,參照了發(fā)達國家的先進經(jīng)驗,不會產(chǎn)生水土不服的現(xiàn)象,這也是廖世承教育思想獨具高屋建瓴的視角與敏銳眼光的原因所在。
鏈接地址:http://epaper.gmw.cn/gmrb/html/2012-06/13/nw.D110000gmrb_20120613_2-16.htm
熱點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