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群眾不僅滿足于“有書讀”,更向往“讀好書”。這種對優(yōu)質教育的期待需要基礎教育實現由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由重外延向重內涵轉變。新形勢、新期待對優(yōu)質教育提出了迫切而更高的要求
●優(yōu)質教育呼喚名師名校長。增進中小學學校效能以提升國民的素質,已成為教育先進國家教育改革所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學校教育的成效則主要依賴于教師和校長是否具有卓越的教育教學水平和高超的辦學能力
●我們要努力建立教育人才的高地,形成高層次人才的集聚效應。通過這些高層次人才的聚合,實現強強聯(lián)合、優(yōu)勢互補、經驗分享、思想交鋒、智慧啟迪,為培養(yǎng)造就新一代名師名校長提供良好的專業(yè)發(fā)展條件
21世紀是一個全球化、信息化、市場化的知識社會,世界各國的綜合國力競爭將日趨激烈,而綜合國力的競爭最終表現為人才的競爭。人才源于教育,教育的水平決定人才的水平,基礎教育的質量決定著整個民族素質的高低和國家人力資源的強弱。增進中小學學校效能以提升國民的素質,實現人力資源向智力資源的轉化,已成為教育先進國家教育改革所共同努力的方向,而學校教育的成效則主要依賴于教師和校長是否具有卓越的教育教學水平和高超的辦學能力。因而,培育具有卓越能力的教師和校長人選,成為各教育先進國家所共同關注的焦點;設法培育及選拔具有卓越能力的中小學教師和校長,已成為辦好學校教育、提升國家競爭力的最有效策略。
另一方面,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中國人民正從溫飽不足一步步邁向小康生活?!笆晃濉逼陂g正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性時期,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越來越高。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我們必須適應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而接受優(yōu)質教育是過上更好生活的重要標志之一。人民群眾不僅滿足于“有書讀”,更向往“讀好書”。這種對優(yōu)質教育的期待需要基礎教育實現由重數量向重質量轉變,由重外延向重內涵轉變。新形勢、新期待對優(yōu)質教育提出了迫切而更高的要求。
優(yōu)質教育呼喚名師名校長。21世紀的中國教育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改革與發(fā)展,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推進課程改革、追求教育的均衡化、提倡教育終身化、辦人民滿意的教育、優(yōu)質教育的需求越來越高等等,都對教育者和辦學者的能力、素質、修養(yǎng)以及辦學思想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為此,溫家寶總理曾兩度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要提倡教育家辦學”,并多次指出:“要像宣傳勞動模范,宣傳科學家那樣宣傳教育家”。最近教育部有關領導也明確指出,“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zhàn)要求有更多的教育家辦教育,呼吁學校校長努力成長為新時代的人民教育家?!眱?yōu)質教育期待著大批高素質、高水平的名師名校長去引領、去開拓。
如何宣傳教育家?如何培養(yǎng)教育家?如何實現教育家辦學?已成為我國教育界乃至整個社會面臨的時代課題。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先生曾指出:“人的才能主要是靠后天培養(yǎng)而不是什么先天就有的天才,既然古今中外都有一批才能卓越的人才,他們也是他們所經歷的學習環(huán)境所教育出來的;只要掌握了他們之所以才能出眾的規(guī)律,有幾個就能有一批,有一批就能有一大批,以至成千上萬!這是過去歷史所提供的論據。關鍵在于掌握教育科學的基礎理論,把個別推廣到一般?!?br />
長期以來,教育史上的諸多名師名校長以及教育家,關于他們如何成為名師、名校長乃至一代偉大教育家的機遇、條件,以及自身所具備的特質和形成這些特質的各種因素的研究并不多見。因而,加強對名師名校長成長規(guī)律的研究,了解名師名校長成長的基礎規(guī)律、動力規(guī)律、過程規(guī)律、途徑規(guī)律以及機遇規(guī)律,如何把名師名校長的培養(yǎng)與培訓銜接起來等問題,是當今教育領域亟待解讀的重大命題。
如果說,人生如戲,那么每個人都需要一個適合自己表演的舞臺。一項對美國籍諾貝爾獎獲得者的調查表明,不僅“獲獎人在比較年輕的時候往往不惜花費很大力氣設法跟隨那些被他們認為是他們所從事的領域中最優(yōu)秀的人物去工作”,而且“杰出的科學家似乎涌向有其他杰出科學家在那兒工作的少數幾個地方”。也就是說,人的成長和發(fā)展與其所獲得的空間和平臺至關重要。有些時候,人有什么樣的平臺,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名師名校長的成長與發(fā)展同樣需要相應的平臺和空間。
由此,我們要努力建立教育人才的高地,形成高層次人才的集聚效應。通過這些高層次人才的聚合,實現強強聯(lián)合、優(yōu)勢互補、經驗分享、思想交鋒、智慧啟迪,為培養(yǎng)造就新一代名師名校長提供良好的專業(yè)發(fā)展條件。在具體實踐操作上,要努力構建名師名校長培訓體系。目前,中小學教師和校長集中培訓基地大都設在一些高校。以高校為基地的集中培訓,其優(yōu)勢就在于利用高校的人才資源、學術資源以及文化氛圍。但這種單純以高校為基地的培訓也存在一些不足,如過于偏重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教育教學能力的實際訓練和提高;過分強調課程內容的系統(tǒng)性、完整性,忽視課程內容的針對性、前瞻性和實用性;培訓課程和內容的設置主要是從培訓者所知所專出發(fā),而沒有顧及到受訓者的所需和所求等。為了彌補高?;嘏嘤柕牟蛔?,需要開設以中小學為基地的實訓基地培訓。實訓基地的設置,可以使名師名校長們通過掛職、蹲點、考察、觀摩、導師制等形式,對實訓基地學校、教師和校長實行“解剖麻雀式”的研究、調查,并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開展問題式培訓,增強了培訓的實效性和針對性。作為基礎教育領頭雁的名師名校長們,不僅要洞悉國內教育的發(fā)展事態(tài)和趨勢,而且要捕捉國際教育發(fā)展的動態(tài),跟上時代潮流,為推動中國教育的現代化和國際化盡責盡力。因而名師名校長培訓一方面要立足國內做好基地培訓;同時要開展國際合作培訓,開拓國外培訓基地,加強域外的交流考察和視野的開拓,做到內外結合,動靜相宜。(作者為浙江教育學院院長、浙江省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第七屆國家督學)
(來源:《文匯報》2008年4月3日 )